我相信磺达肝癸钠在抗凝领域有比较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能够证实:它是一个恰如其分的抗凝药物,权衡利弊它的出血风险更少,所以应用前景比较广阔。特别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例如高龄,女性,肾功能不全、既往有出血病史,使用磺达肝癸钠比其他药物更有优势。
《国际循环》:由于磺达肝癸钠在降低ACS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的同时,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死亡率也大大降低,成为“后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时代”的先行者。今年8月,我国专家也制定了相关共识,您可否介绍一下共识有关情况及临床意义?
霍勇教授:就像我在讲课中强调,磺达肝癸钠作为一个药物上市并没有什么特别重要意义。但是我认为磺达肝癸钠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和治疗策略很有意义。首先,现在强化抗栓治疗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在内的一类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中,出血发生率越来越高,就是这些出血率的存在使抗栓治疗的疗效大打折扣。磺达肝癸钠恰恰通过一系列临床研究证实:它在抗栓治疗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少出血的发生。因此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抗栓领域给我们新的提示:在抑制血栓的同时也要减少出血发生,这样才能使需要治疗的患者获得最大的临床疗效。另外对于临床策略方面,一个新的临床策略的产生有非常多的因素参与,必须在原有治疗的背景上才能产生更新的治疗策略。例如以前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很好的治疗策略,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氯吡咯雷,后来又有低分子量肝素。现在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我们的治疗有阿司匹林、氯吡咯雷、低分子量肝素而且还有介入治疗,在这么多种治疗基础上要以哪个为主呢?显然不能抛弃阿司匹林、氯吡咯雷,它们是口服治疗和众多临床研究的基础。但是在这个治疗基础上要选择治疗策略,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的重要地位是我们相当长时间内认可的。但是磺达肝癸钠的出现改变了现状。磺达肝癸钠的治疗特色是能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可以使用磺达肝癸钠。虽然在一部分患者中有局限性,但是绝大部分患者都可以使用,尤其是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净获益的差别。临床治疗策略的意义非常重要,有时就和在球场上打球一样。治疗的策略要围绕一个方向,打球要围绕主力队员,如火箭队的姚明。今天不可否认磺达肝癸钠的存在,我们根据磺达肝癸钠的治疗地位,设计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案,这对临床更具有指导意义。
《国际循环》: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面对病情复杂的ACS患者,如果基础疾病就是血小板减少症,部分抗血小板药物又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霍勇教授:临床中一般的抗栓和介入治疗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比例很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HIT在中国曾经认为临床上很少见,实际现在看来也比较多,在欧美国家也不少见。血小板减少影响了抗凝效果,还继发了血栓,我们要重视这种临床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的使用,尽管低分子量肝素使用引发HIT会少一些,但也不是绝对没有。如果换用磺达肝癸钠,目前能证实的是临床40万例的临床使用资料中只有2例报道发生HIT,所以发生率是极低或者说是没有。没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副作用,我相信磺达肝癸钠的使用会更安全。
《国际循环》:近年来直接针对Xa因子的抑制剂大量研发,它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凝血而降低出血风险,其中磺达肝癸钠是第一个更有效的减少出血的Xa因子抑制剂,在中国也已经上市了,您对此有何展望?
霍勇教授:其实,低分子量肝素和肝素也是Xa因子抑制剂,但是它们有不同点:磺达肝癸钠只作用于Xa因子抑制剂。另外磺达肝癸钠是通过合成制得,而不是从猪、牛等生物提取。但是其作用机制和低分子量肝素是相同的,虽然不叫肝素,但是确实同样是通过凝血酶3间接的抑制Xa因子,而且只作用于Xa因子。它可以在血液中循环起作用,结合凝血酶3,抑制Xa因子,然后解离,再结合更多的凝血因子,这是个循环的过程,在其他药物中没有这样的过程。其抗凝作用发挥到了最佳状态。如果应用普通肝素,可以使凝血酶的生成全部抑制,出血并发症就高。低分子量肝素的抑制能力也是很强,所以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很强的基础上,再加用介入治疗和肝素,出血发生率也会很高。我相信磺达肝癸钠在抗凝领域有比较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能够证实:它是一个恰如其分的抗凝药物,权衡利弊它的出血风险更少,所以应用前景比较广阔。特别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例如高龄,女性,肾功能不全、既往有出血病史,使用磺达肝癸钠比其他药物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