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多中心研究如MIRACLE、MIRACLE-ICD证实,超过30%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后未出现左室功能及症状的改善。能否更加可靠地预测患者对CRT 的反应,左室机械收缩性同步状态评价的价值如何?CARE-HF证实,与QRS波时限代表的左室电活动同步性相比较,超声方法获得的左室机械性收缩的同步性状态对CRT治疗的判断更准确。然而,最近公布的PROSPECT研究结果却与此相反,该研究结果提示任何单一的左室机械收缩协调性指标对CRT效果的预测均不能令人满意。我们应如何看待和分析这些结果迥异的研究?作者从不同角度娓娓道来。
其他检测技术的发展
评估左室收缩同步性还有核磁共振显像,其同步性指标CURE指数介于0至1之间,0代表非同步性,1代表同步性。在最近的研究中,该指标预测CRT临床症状改善的准确性是90%,阴性预测价值是87%,阳性预测价值是100%。向量速度编码磁共振显像可以测量左室不同部位的达峰时间,与TDI超声技术原理相同。
此外,核成像技术也被用来评估左室机械收缩的同步性,门控血流心室造影和门控血流SPECT用来评估左室收缩模式。Boogers采用新的门控心肌灌注SPECT(GMPS)评估左室收缩的不同步性。从短轴观反映收缩期室壁增厚的幅度和时间,其中室壁运动时间的标准差以及带宽直方图是最常用的反应左室机械收缩不同步的指标。对CRT治疗有效者基线时带宽直方图更大(94±23,P<0.01),运动时间的标准差更大(26±6与18±5,P<0.01)(图5)。总之,目前评估左室收缩同步性的指标逐渐由传统超声转向三维成像,其可以提供左室收缩更全面的信息。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将确定这些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总之,CRT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左室功能改善以及提供了远期生存率。近年来CRT植入量逐年增多。然而,依据现有的入选标准,仍有30%的患者对CRT治疗无反应。CRT治疗的指征仍在争论之中,CRT治疗的无反应仍是CRT治疗中存在的问题。QRS波宽度只是预测CRT疗效的粗选指标,预测CRT疗效的作用较弱。相反,超声指标在评价左室机械收缩不同步方面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预后。最近的研究聚焦在三维影像技术对预后的评价,有望成为CRT治疗患者筛选的重要手段。
反方观点:心室收缩性同步状态的评价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符合指南CRT治疗指征的患者是否需要行心室机械同步性检查,其诊断价值如何,如果未显示机械收缩的不同步,是否还行CRT。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搞清以下几个问题:①明确对CRT治疗有效指的是什么;②采用超声心动图指标来代替死亡率降低等硬指标对判断CRT治疗有效性是否合适;③在有关超声同步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④机械运动的不同步是否是预测CRT治疗有效性的唯一机制。
什么是对CRT治疗有效性的判断
两项随机对照研究阐明了与对照组相比,CRT治疗组可以有效降低死亡和再住院率。美国的COMPANION研究入选了152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到CRT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相比,12个月后CRT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及全因再住院及死亡明显降低。与COMPANION研究相反,欧洲CARE-HF研究随机入选了813例QRS波时限超过150 ms的患者行CRT治疗。对QRS波群时限在120~149 ms之间的患者,还要满足以下三项超声条件之中的两项(主动脉射血前时间>140 ms,左右心室之间的机械收缩延迟>40 ms,左室后侧壁收缩最为延迟)。平均随访了29.4个月。在这项研究中,虽然显示了窄QRS波群的患者也有左室收缩的不同步,但并没有显示出QRS时限<160 ms的患者能从CRT治疗中获益,从而对机械收缩不同步能否预测CRT的治疗效果提出了质疑。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都采用短期的超声指标作为替代终点,如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的减少以及LVEF的增加,很少把死亡或再住院这样的硬终点事件作为对CRT治疗的反应性。现在大多数临床试验也没有把这种死亡率和住院率的硬终点事件与早期左室逆转相联系。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替代指标与硬终点事件的关系到底有多强,目前的研究还不能回答这个问题。